习国学精髓,聚人生智慧,养高尚品格,成中国梦想

优德官网|解读中华文化的根与魂——评《新经学讲演录》 - 优德官网_优德官方网址

优德官网|解读中华文化的根与魂——评《新经学讲演录》

马克思认为,文化不是孤立于政治经济之外的独立现象,而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同的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但无论是哪种视角,如果这种解读和研究适应了时代的新变化,没有回应和回答时代的重大主题,其意义都将大打折扣。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姜广辉在他的新著《新古典学讲座》中对时代主题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可以说,这是一部可以贯通古今的典范之作,具有儒家思想现代重构和古代经典现代诠释的再创造的恢弘大气。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学者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履行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发展重要使命的学术担当。


《新古典学讲义》简明而系统地体现了江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担当。我想用三个字来总结我的阅读经验:“通经”、“实用”、“行路”。如果说《通经》是对江先生学习六经深厚学术功底的描述,“经世致用”是他面对现实、学以致用的学术取向,而“行路”则是江先生为人民师范大学义而学的人生实践。简而言之,其强在“通”,其新在“用”,其功在“道”。


《新古典学讲义》是一部看似简单深刻,通俗易懂的学术著作。首先你要有“通经”的能力。经典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学,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儒家经典的学习,无论是放宽到十三经,还是坚持五经的精髓,“通经”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古代的学者,脑袋穷了一辈子,已经很难熬过去了,所以可以做经典的老师,流传后世。《新经讲义》只有短短一卷,却难集十经(五经、四书加孝经)!不深入研究经学这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就难以把握经学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蒋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尤其是经学史的研究和教学。他是当代中国儒家经典的集大成者和大师。自1996年以来,姜先生领导了一个由35名专家和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重点研究儒家经典。他的成果是四卷六本《中国经学思想史》,2010年出版。这本书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备受推崇,获得了第四届中国优秀出版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新经典讲义》是其学术经验与当代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姜先生认为,“经”产生于这样一个时代,当时人们的精神素质还不完善,即“民智未开”,但已经进入了一个生产力水平相对发达、生活社会化的时代。“敬”是历史上被称为“圣贤”的先贤所制定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经”本质上体现了一定民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其功能是维持社会的整体性和相对一致性,使一定的社会化生活方式进入良性循环,并在这种社会化生活中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和精神内涵,从而成为增强其民族凝聚力的文化精神。


写《新经典讲义》这本书的目的在于“经世”二字。“新经典”的“新”,既是新的理论视野、新的破译思路、新的研究选择,也是新的时代意识。其终极目标是致力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应用,为“文化自信”做注解。姜先生坚持认为,儒家经典是中国文化的“根”,这是历史事实,也是客观现实。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把儒家经典作为文化的“根”,把儒家经典中的价值观作为文化的“魂”。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研究中国思想史,还是解读儒家经典,都要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和信仰。同时,也要不断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服务现代社会,创造美好未来。姜先生认为,儒家经典的思想体系是开放的、发展的,可以应用于现代和未来社会。他指出,儒家思想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上突出了“仁”、“序”、“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对于人类来说可以超越时空,具有不变的意义。针对“儒家思想是农业社会的精神文化,在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失去意义”的论调,他反驳说,现代工业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关系了吗?儒家提出的仁义、秩序、和谐的思想是否已经失去了价值?


《新经讲义》全面体现了江先生在学术研究和思想感情上源远流长的“道”。他一直在大路上走。一直以来,江先生秉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致力于儒家大义的价值挖掘和信仰弘扬。最近一直在关注和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近几年来,江先生最大的学术愿望就是写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的总结教科书式的讲义,将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根本价值的认识进行总结、提炼和阐释。他将通过这本书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研究经验,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儒学进行自己的理论重构和新阐释。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想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话,告诉现代中国人,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朋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最基本、最根本、但也是最重要、最必需的精髓。在这本书里,他精辟地阐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中国文化的“根”和“魂”是什么,中国文化从古至今传承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去阅读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等等。


姜先生说,六经确实可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但六经所描写的历史不是白描写的、没有灵魂、没有精神的历史,而是美丑分明、恨恶分明的历史,是道德精神被高举的历史;历史不可能凝固在某个时代,而是要继续发展。六经讴歌了人类仁爱和谐的精神,向往大和平大繁荣。六经指引和指示的道路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读完《新经典讲义》会发现,它是一本对儒家经典思想进行了现代阐释的人文教材,易于理解和接受,融入了许多来自日常生活的理解。换句话说,这是大家写简书的一种新方式。小书容易阅读和理解。但是,要写好一本正确的简书,尤其需要每个有大学疑问的人去写,去把握。这是准确传承文化的需要,也是正确创新发展的需要。


作为本书的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柳岩女士表示,“本书率先在学术界举起了新儒家经典的大旗,对新时代如何推动儒家经典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了系统的回应和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ps.这些评价一些取自用户直接发送给我们的,还有取自用户自发在

    <
    no cache
    Processed in 0.79264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