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德官网:大同长城论坛举办 聚焦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立足当代社会,我们保护长城,是为了把长城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代。保护长城,就要保护它的全部,不仅要保护物质形态上的长城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长城文化。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在8月15日举行的大同长城论坛上,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从全球视野、中国高度、时代角度,就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演讲。
为深入研究、挖掘和展示大同长城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开拓长城保护利用和长城文化传承创新的思维模式,山西省大同市举办了本次以“堵长城,融大同”为主题的长城论坛。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聚焦长城文化遗产,从各自研究领域为长城保护利用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言献策,呼吁扩大长城保护的“朋友圈”。
大同是长城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境内长城约493公里,其中汉、北魏、北齐早期长城150公里,明长城内外343公里。近年来,大同市将长城划分为控制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化旅游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大功能区。同时,加快规划实施“保护与传承、研究与发掘、环境支撑、文旅融合、数字复制”五大类78个项目,总投资约46亿元。目前,大同长城博物馆、李二口长城遗址保护利用工程等3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东起李二口,西至摩天岭,全长230公里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已经串联起来,形成了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框架。
论坛聚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通过学术参观、主题演讲、互动交流、成果发布等活动,分享长城保护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实践经验。董耀表示,在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要多方面努力,合作承担起长城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实现“让文化变得有趣,让旅游变得有文化”。
“世界各地的长城中还有相当多的资源及其价值尚未被揭示。尘封的遗产细节可以揭示历史场景,急需保护。”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哲表示,跨区域联合研究、保护和展示是必然趋势。